2017年元旦,祝大家新年快乐!心想事成!幸福每一天!
(以下是正文)
石一凡看着肖景礼,道:“别这么的客气,我们随便一点就好。过几天,我会到你们家里去,到时我们再亲近。”
几个兄弟一听这话就放松了心情,不再象开始时拘谨,肖景泉小大人一样的,这会也回复了本性,往皇后的身边一靠,道:“皇奶奶,我饿了。”
皇后笑呵呵的搂了搂肖景泉的肩膀,指了指石一凡道:“就等你们的大哥回来。”抬头朝执事太监卢得望道:“去请皇上过来,然后传膳吧。”
“我去我去。”肖景泉挣开皇后,一溜烟的就出去了。
过不一会,隆昌拉着肖景泉的小手,走进了坤宁宫,石一凡、肖景仁、肖景礼上前接了皇爷爷,一起走进了偏殿。
吃过了晚餐,肖景仁三兄弟告辞,石一凡送出门后,回到坤宁宫,陪着皇帝和皇后说了会话,然后又陪着隆昌出门散步,一直到天黑方才是回到乾清宫。
第二天,也就是十一月八日的早上,石一凡在乾清宫里梳洗完毕,换上祭服,与隆昌一起用过早膳,就在内务府总管太监魏仁贤的安排下,乘坐一顶四抬肩辇,跟在皇帝的十六抬大辇后面,前往太庙。
今天的天气晴朗,有轻微的西北风,位于瑞门东边的太庙锦旗招展,一列列的禁军士兵在太庙内外排列整齐,太庙前的御街上站满了身着祭服的文臣武将、王公贵族。太子肖弘睿和宗人府宗正宁王肖允珏一起,站在太庙广场的前门前,两人说了几句话,然后太子一声令下,站在御街前的人们便开始鱼贯地进入太庙广场。
太庙虽然宏伟,却容纳不下如此多的人,所以宗人府临时决定,祭祖仪式在广场举行。现在,在太庙的庙门前,搭起了临时的祭台,摆好了香案,香案上香烟燎绕,祭祀用品堆集如山。
辰时末,隆昌帝抵达太庙前的广场,石一凡下了肩辇,上前扶了隆昌,一起走进太庙。
“恭迎皇上!”振耳欲聋的拜见声中,石一凡放开了隆昌的手,落后几步,随着走到太庙的祭祀台前。
太子上前禀报:“父皇,参加祭祖的文武百官、皇室宗亲都已到齐,册封仪式可否开始?”
隆昌一摆手,道:“开始吧。”肖弘睿点头称是,退后一步,跟宁王肖允珏点头示意。
主持册封仪式的肖允珏转身走上祭祀台,面向太庙广场,高声道:“今天,是大顺隆昌三十七年十一月八日,就在前天,皇上的大孙子肖景凡回到了京城,为了庆贺十七年后的团聚,皇室在此举行祭祖仪式,借以告慰肖氏先祖,同时,朝廷册封肖景凡为德王,在此一并举行册封礼。现在,先行举行册封仪式。请朝廷内阁首辅大臣姚兴邦大人宣旨,肖景凡上前听封。”
太庙广场上寂静无声,都在注视着皇帝身边的这位俊俏的青年人。石一凡缓步上了祭祀台,面对着香案跪下,姚大人也上了祭台,面对着石一凡,展开手中的金黄卷轴,高声宣读圣旨:“奉天承运皇帝,制曰:朕之长孙,名肖景凡,幼失双亲,远去林州,寄养石家,离别十七载,凤鸟归巢。景凡吾孙,得遇贤人,专研医术,造化登峰,救性命于危难之中,得百姓赠神医美名。朕有此孙,唯神宗余荫,石氏之功也。肖景凡在林州神林县麒麟镇长大,前议封为麒麟王,昨日得知救人事迹,满朝文武为之感动,皆赞同首辅提议,当授封德王称号,以彰其德。朕得佳孙,心甚慰之,皇家之福,社稷之利。朕纳众议,改封肖景凡为德王,钦此。”
石一凡听完圣旨,伏下身子磕了三个头,从姚大人手中接过圣旨,在姚大人的虚扶下站了起来,然后一起走下祭台。
这时,担任典仪主持祭祀的太常寺卿走上祭台,高声道:“吉时已到,祭祀开始。奏乐!”
一时间鼓乐交映,钟瑟齐鸣,皇家宫廷乐府盛装出演,演奏的祭祀音乐让石一凡听得如醉如痴。
这还不算完,从太庙里面边走边舞的渡过来两队舞者,来到祭台前的空地上,跳起了祭祀舞蹈,舞蹈动作整齐划一,舞姿飘逸如行去流水。身着长袖衫,带着面具,从扭动的身材上可以看出,这是专业的舞妓,
舞妓跳完一组舞蹈,祭台上来了五位带着面具的祭师,一番唱礼、念祝之后,主祭高声道:“迎神!”
宫廷乐师们吹奏起《雍和》曲,伴随着低沉、肃穆、**的音乐,祭台之下的舞者齐声唱和道:“仰瞻兮圣容,想銮舆兮景从。降云衢兮后先,来俯鉴兮微衷。荷圣临兮苍生有崇,眷诸帝兮是临,予顿首兮幸蒙。”
乐曲声中,身穿祭服的隆昌帝举步上前,走上祭台正中,面对香案站定。祭台下面的舞者边唱边向两边让开,太子肖弘睿领头,包括石一凡等皇室宗亲走到了祭台下面。
一队祭师手捧着七位大顺历代皇帝的牌位,缓缓的走上了祭台,安放于香案的最上层。
隆昌从祭师手中接过燃香,依次的给祖宗牌位上香,回到香案前站定,乐声和唱和声停歇,主祭高喊道:“跪!”
呼啦啦一阵响,太庙前广场上全都跪了下去,隆昌皇帝在祭祀台上也是面对着祖宗牌位跪下。
“一叩首,再叩首,三叩首。起。”人们随着主祭的喊声,行礼如仪。
“跪。一叩首,再叩首,三叩首。起。”
二跪六叩首的祭拜礼之后,主祭再次的高声道:“奠帛。”
随着喊声,宫廷乐师们吹奏起《保和》曲,祭台之下的舞者齐声唱和道:“秉微诚兮动圣躬,来列坐兮殿庭。予今愿兮效勤,奉礼帛兮列酒尊。鉴予情兮忻享,方旋驾兮云程。”
舞者边唱边舞上了祭台,又从祭台上舞了下去,随之一队祭师手捧帛、爵,敬献于牌位前。
主祭双手上举,乐曲和歌声停了下来,随着一声:“跪!”全场又跪了下去。
担任司祝的宗人府宗正肖允珏上了祭台,打开手中的黄绢,高声念颂祝文:“大顺隆昌三十七年十一月八日,第八世皇帝肖允昌率肖氏子孙及朝廷文武,共祭太庙。仰惟圣神皇帝英姿盖世,武定四方,顺天应人,统一宇内,拯救生民,勤俭家邦,励精图治,载兴炎运,勤政不怠,赏功弗吝,节用安民,四海咸安。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。历代先皇,遵循祖训,文治武功,毫不懈怠。今有肖家孙肖景凡,幼失双亲,离家十七载,得林州石家抚育,长大成人,得遇良人,勤学肯思,救人性命,授人医术,唯善是举,神医美誉,世间传扬。肖氏皇族,得此贤孙,大顺黎民,拥此良医,社稷之幸,百姓之福。是此告慰历代先皇,伏仰先祖佑护,唯神鉴尚享。”
念祝完毕,肖允珏将祝文投入火盆之中,乐曲再次响起,舞者歌曰:“酒行兮爵盈,喜气兮雍雍。重荷蒙兮载瞻载崇,群臣忻兮跃从,愿睹穆穆兮圣容。”
初献礼完毕,主祭高声道:“亚献!”
宫廷乐师们吹奏起《中和》曲,祭台之下的舞者齐声唱和道:“酒斟兮礼明,诸帝熙和兮悦情。百职奔走兮满庭,陈笾豆兮数重,亚献兮愿成。”
这时一队祭师手捧盛有御酒的爵,敬献于牌位前。
亚献礼毕,主祭再次的高声道:“终献!”
乐曲声变为《肃和》曲,歌者唱道:“献酒兮至终,早整云罤兮将旋宫。予心眷恋兮神圣,欲攀留兮无从。蹑云衢兮缓行,得遥瞻兮达九重。”
祭师再次的敬献酒爵,至此,献礼毕,进入最后的仪式。
“送神!”主祭高喊。
乐曲声变为《寿和》曲,舞者歌曰:“罚幢缭绕兮道来踪,銮舆冉冉兮归天宫,五云拥兮祥风从,民歌圣佑兮乐年丰。”
皇帝和参与拜祭的人一起,行二跪六叩首礼,礼乐声中,先帝牌位从香案上移送到太庙之中。
祭祖大典结束,隆昌皇帝下了祭台,手拉着石一凡,带着太子等直系子孙,走进了太庙。
太庙的东殿之中,在殿壁上悬挂着七位先帝的画像,而牌位就供奉在画像下面。隆昌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众孙子,来到画像和牌位前,行三跪九拜大礼,这是太庙祭祖的最大的礼节。
石一凡在第三排,行礼后随着隆昌站起来,头一抬,就看向了中间的太祖画像。
太祖画像上一个高大、英俊的青年,模样与石一凡倒是有七分相像,头戴贝雷帽,身穿迷彩服,足蹬高腰战靴,左手拿一本翻开的书,书上却是横排印刷字,右手按在腰间武装带上挂着的一把手枪上,脸带微笑的注视着前方,神态安祥。
石一凡目瞪口呆的看着这幅画像,脑袋象短路了一样,炸了开来,这,这分明是与自己一样的天外来客,而且是从相同的地方和时代到这来的,只不过来早了二百年,不是,是到早了二百年。